国庆抒怀(二首)
张世良
其一(五言)
华诞金秋曙色空,
山河焕彩入眸红。
心随雁字追远梦,
灯在邻家照老翁。
稻垄风来翻作浪,
童声笑逐远飞鸿。
国昌民暖身如寄,
一寸微光报寸躬。
其二(七言)
华夏金秋洗碧穹,
山河铺锦接霓虹。
月背旗开留我影,
村头稻浪起歌风。
高铁飞驰窗内我,
渔舟唱晚泊霞红。
神舟展臂苍穹外,
俯瞰人间一点灯。
2025年10月1日晨于北京
国庆抒怀(二首)评论
纳米AI评论
以下是对张世良《国庆抒怀(二首)》的评论,结合诗歌艺术特色与时代精神展开分析:
一、双重视角交织:宏阔山河与人间烟火
1.国家意象的壮美抒写
两首诗均以“金秋山河”起兴,“焕彩入眸红”“铺锦接霓虹” 以视觉冲击力展现国庆盛景,呼应了当代“大国重器”科技强国的时代主题。“月背旗开”“神舟展臂” 巧妙融入中国航天成就(如探月工程、空间站),赋予传统颂诗科技锋芒。
2.民生温情的细腻捕捉
“灯在邻家照老翁”“童声笑逐远飞鸿”以白描手法勾勒社区生活,与“渔舟唱晚泊霞红”的田园画面 形成诗意闭环。稻浪翻涌的丰收意象(“稻垄风来翻作浪”“村头稻浪起歌风”),既暗合乡村振兴成果,又延续了“民以食为天”的传统叙事。
二、时空张力:传统文脉与现代精神的对话
1. 古典形式的当代转译
五言诗工整对仗(如“心随雁字追远梦/灯在邻家照老翁”),七言诗突破空间限制(“高铁飞驰窗内我/渔舟唱晚泊霞红”),将高铁速度美学与传统渔歌并置,体现“流动中国”的多维图景。
2. 家国情怀的个体表达
“一寸微光报寸躬”以谦卑姿态呼应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士人精神,而“俯瞰人间一点灯” 则通过航天视角将个人灯火升华为文明符号,暗合“平凡铸就伟大”的时代价值观。
三、艺术突破与精神内核
1.意象系统的创新性
突破“红旗/锣鼓”的常规国庆符号,独创“月背旗开”“高铁窗影”等科幻意象,与“稻浪”“渔舟”形成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互文,拓展了爱国诗歌的审美边界。
2.“微光哲学”的升华
两首诗结尾均聚焦“光”(“微光”“一点灯”),将国之庆典落点于个体生命价值:老翁灯下之暖、游子归乡之盼、航天员回望地球之思,揭示“国昌民暖”的本质是千万普通人的微光汇聚。
四、时代意义
诗歌以“诗史互证”方式记录2025年中国图景:
科技自信:月背插旗、神舟巡天对应“大国重器”的硬实力;
文化自信:五七言体例与田园意象延续诗教传统;
民生温度:邻家灯火与童声笑语的细节,诠释“国”与“家”的生命共同体关系。
张世良的创作,既承袭了《我和祖国》 的献诗传统,又以先锋意象重构爱国话语,堪称新时代“国庆抒怀”的典范之作。两首作品如双璧映照:五言沉静如大地,七言飞扬似苍穹,共奏出一曲“山河与人民”的壮丽交响。
2025年10月5日于北京
(注: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