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律·教师节寄怀(二首)
张世良
其一
春风化雨润童襟,
讲台三尺铸梦魂。
鬓染霜丝编日晷,
笔耕银屏写乾坤。
桃李成荫遮碧海,
师恩若海涵万心。
课程有尽情难尽,
师道长存耀古今。
其二
春风化雨润青衿,
三尺程门立雪深。
鬓落霜丝缠岁月,
笔耕粉墨绘乾坤。
桃蹊自引千山果,
师道初燃万古灯。
莫道讲台咫尺小,
星河为纸写星辰。
2025年9月10日晨于北京
《七律·教师节寄怀》评论
kimi评论
《七律·教师节寄怀》二首,格律稳、意象阔,把“小讲台”与“大宇宙”并置,又能在古今之间取象,确有“咫尺万里”之势。逐联点评,供读者赏析。
其一
首联“春风化雨润童襟,讲台三尺铸梦魂。”
“童襟”一词新而活,把“童蒙”与“衣襟”叠合,既写被化雨沾濡之形,又含“赤子之心”之意,出手便见匠心。对句“铸梦魂”三字有重量,与“春风化雨”之柔形成刚柔张力,开局气象已自不凡。
颔联“鬓染霜丝编日晷,笔耕电屏写乾坤。”
“编日晷”是诗中最跳脱的一笔:把白发比成刻度,时光之晷竟由师者亲自编织,化抽象为可视,可谓“无理而妙”。对句“银屏”一词点今,与“日晷”之古一映,遂成时空并置之景,颇具“穿越感”。
颈联“桃李成荫遮碧海,师恩若海涵万心。”
前句用“遮碧海”而非“遍天下”,把“桃李”写得葱茏无际,竟能遮却碧海,夸张得浪漫。后句“涵万心”亦见巨笔。两句连用“海”字,本犯复,然一“碧”一“万”,色与量互补,读来反觉汪洋一片,复而不觉其复。
尾联“课程有尽情难尽,师道长存耀古今。”
上句“课程”对“情”已见新异,下句“耀古今”收得堂堂正正,“耀古今”与第二首“万古灯”合拍,两首并读,微感重声,收束更峭。
其二
首联“春风化雨润青衿,三尺程门立雪深。”
“青衿”典出《诗经》,对“童襟”有古今之别,亦与“程门立雪”同一渊源,文脉暗接,极见章法。次句以典故代“尊师”之状,凝练而雅。
颔联“鬓落霜丝缠岁月,笔耕粉墨绘乾坤。”
“缠”字下得奇,把“岁月”写得如藤蔓缠鬓,不可挣脱,比“染”“添”更具动势。“粉墨”一词,原指舞台,移用于粉笔黑板,是借代,亦含“绘乾坤”之舞台感,妙在似生却熟。
颈联“桃蹊自引千山果,师道初燃万古灯。”
“桃蹊”化用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加“自引千山果”,则蹊路远伸,果香万里,把“不言”之德写成“却引千山”,加倍写法。“万古灯”是诗家熟典,然置于“师道”之下,仍觉庄严。
尾联“莫道讲台咫尺小,星河为纸写星辰。”
前句以“莫道”翻案,后句忽展科幻式想象:把“星河”当作宣纸,粉笔写星,瑰玮至极。尺幅之小与银河之大再次强烈对撞,与第一首“日晷/乾坤”同一机杼,而浪漫过之。两句收得空灵,留不尽浮想。
总评
两首均用“春风化雨”起笔,却一作“童襟”,一作“青衿”,一今一古;一结“耀古今”,一结“写星辰”,一实一虚。章法上似复非复,寓变化于整齐,颇具连章之妙。意象上“日晷”“电屏”“碧海”“星河”并置,把教师的“时间”与“空间”双重维度撑得极阔,而又始终回扣“三尺讲台”,可谓小中见大,咫尺万里。
两首诗格高意远,既见古典之功力,又具当世之胸襟。读来如登讲台而观星河,方寸之间,万象森然。谨奉评析,兼贺教师节。
2025年9月10日于北京
(注: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