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律·兰州仁寿山
作者:马同儒
甲辰中秋,重登仁寿山。此山命名曷表,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;智者乐,仁者寿。”此山立于黄河之滨而成山水,虽亿兆斯年而不老,况日月星辰之光而秉生机。此山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,屋舍俨然,⑴亘古但人凡八九,此为长寿之地也;此山有明初所建之观音殿、三清观诸宇,此为影堂香火之地也;传曰清时总兵王进宝奉诏讨伐占城之贼寇,率兵倚山而驻,凭其山形而迂回,得其山势而出击,此为立于不败之地也。曾以七言绝句而吟尚可,⑵然每察言不尽意,故复以古音《排律·兰州仁寿山》百韵颂之。吟者诗,诵者风,唱之歌,颂为赋:
举目金城异,敦凝转北施。
西倾山涌动,东贯脉腾移。
绛气潜龙兴,浮云滴雨低。
一代禹王至, ⑶九州府吏随。
凭山开别面,治水揽舒眉。
背帐跟觞斝,蒸炊及旄倪。
风调而燕燕,雨顺引蓁蓁。⑷
沃沸商周鼎,瞑闻阡陌鸡。
星娥尺五约,梦蝶拃三期。⑸
汉雁清弦促,秦筝唱诵诗。
倚阑听装甲,对岸调雄师。
挤趱迎人聚,应征背影离。
争云开步远,去病用兵奇。
目送延河口,军忙运物资。
捎风数鞭击, ⑹掬水五泉池。
拨叶扁舟泛,擒拏响匣嗺。
交兵传大漠,探马报关陲。
使遣通消息,群争抗电麾。
初唐跟羇旅,轮宋遍耕犁。
也有明城堡,并跟驿站司。⑺
修程遐迩奋,通衢边市迷。
大道声描貌,太平鼓响累。⑻
四方逢祥瑞,十甲未凋衰。
岁转清廷许,时闻梓里知。
王氏平贼寇,进宝挂戎旗。⑼
怨你依山驻,教人恋你追。
颁旨乡里俗,受封彩棺宜。
功者攀龙显,名垂附凤比。
兰州十里领,靖远八乡提。⑽
百善风阡陌,千修化路岐。
杜宇啼谒索,尊俎化瞻思。
立尽芜蔓却,乘空霁野谁。
拾兰观迹象,摇影带询咨。
眼入牌坊圣, ⑾神清广宇熙。
牵怀白塔耸,追接凤凰姼。⑿
背倚沙宫妙,前瞻激水嘶。⒀
黄河楼照面,文溯阁连毗。⒁
翠靥园中闹,花阴烛下痴。
繁林拥学府,斜月映书帷。
著色拢流韵,熏风泛迭词。
觅茶逢艺苑,谈题寄非遗。⒂
奇石争无敌,雕斫乐不疲。
疏枝剪纸屑,略点插梅陪。
八佾于容说,三行在保持。⒃
陶泥悟生活,刺绣缀丰仪。
造纸丹青识,雕葫景致疑。
摩崖邀刻字,娥影斗牛皮。
珐琅垂文创,岩彩侍走蛇。
过数多珍物,偏照独在斯。
前头齐唱引,兼顾遂参差。
别馆闭花落,深坊隔水漪。
送晴方绀碧,游兴遇葳蕤。
短棹贪兰麝,弓桥嫉躺椅。
亭皋行老者,枣径拥娃儿。
地密排青舍,门宽对姓氏。
卷帘捊景焕,行履揣咤噫。
平席农家乐,开怀状态佳。
佩纕邀煮饭,端坐待淘炊。
俗扰粘缠这,忘忧念道兹。
敞窗排浊气,烹茗引话题。
赖得浓妆束,只应略竹篱。
登高于致远,拾级在争驰。
转角盘山际,排云现突枝。
光侵老树雪,径滑倦烟垂。
微透周环扫,添空顾盼危。
苍苔并迤逦,碧草结青蓠。
漫觑容游遇,时逢肯搭辞。
武装林茂密,广种树逶迆。
翠被三清观,酡颜四季祠。
观音殿明建,菩萨寓乡基。
居十方古煞,佑千伯苍黎。
侧耳抛烦恼,倾心体顺慈。
游赏唯旧迹,窥园有遗碑。
水槛桃花弄,房栊木锦稀。
回环盘绕水,分野现危巇。
绣径尘埃锁,绒堆景气冞。
锦云霑芳草,浓霭信桃溪。
野旷深林染,花明近陌猗。
香浓盈白凤,嗅醉满横陂。
享庙麻姑矣, ⒄披香赐福兮。
半阴怀郁郁,明绿裹萋萋。
一粒蟠桃籽,三川彩雨吹。
拖蓝征草昧,揉绿送嘉禧。
拂野谙剪锦,开霁酿婉委。
竟空倾玉质,整见矗仙姿。
凕冷开山顶,阳坡向日葵。
睛光遇仁寿, ⒅温暖化渺弥。
颂鹿归食野,鸣诗驻眷私。
荐吟当孰与,轻读得闻之。
露冷云忘卷,霜寒月未亏。
栖鸦惊夜幕,宿燕乞日曦。
照地凝真气,游乡接广畴。
但人凡八九,更老享年时。⒆
百岁尊为佛,千叟握可跻。
赫赫初论语,彰彰出仲尼。
故里来堪舍,名山去不迟。
绕山翻匿怨,越岭转嚅唲。
面画何甚略,听河复往睽。
映云寻立像,注目拜伏羲。
始祖园陈迹,明堂里晴飔。
向双船及彼,传十里何伊。
湿地云桥起,黄河白浪堆。
仁寿乐山麓,太极浩天涯。⒇
注释:
⑴《七绝·兰州仁寿山》:“白凤蟠桃送月宫,从容百岁赖东风。依稀载道多花叶,却说门前种树翁。”(《兰州日报》,2023年8月18日)
⑵禹王:据《皋兰县志》载,大禹在兰州九州地段设立指挥之所,向西不远处的仁寿山,此地具有枢纽瞭望之势。
⑶“燕燕-蓁蓁”句:燕燕:即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》名概之。蓁蓁:即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名概之。
⑷“尺五-拃三”句:尺五:即一尺五寸。拃:五寸,拃三,即八寸。
⑸数鞭击:即传闻霍去病率军驻扎在兰山下,在不同处挥鞭抽打五下而生成的五眼泉,即如今的五泉山。
⑹“城堡-驿站”句:明代在兰州安宁设置的城防及驿站,如安宁堡、刘家堡、沙井驿等。
⑺太平鼓:即在明初所形成的擂鼓种类及形式,现为兰州安宁非遗传承项目。
⑻ “王氏-进宝”句:即王进宝,甘肃靖远人,清朝名将,授奋威将军、一等男爵,河西四汉将之一,历任西宁总兵、陕西提督等职,平叛兰州加封左都督,正一品大员,追赠太子太保,谥号忠勇,乾隆追赠一等子爵。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,诏入祀贤良祠。(来源于:《清史稿·卷二百五十五·列传四十二》;甘肃档案网,2019年7月8日;白银市人民政府网,2022年7月18日)。
⑼“十里领-八乡提”句:据《清史稿·卷二百五十五·列传四十二》载,康熙十四年二月五日(公元1675年11月24日),叛军王辅臣拥兵占据兰州城,王进宝奉诏率大军从西宁开拔驰援而来平叛。在攻略上积极采取扫除周边羽翼之策,进而倚傍仁寿山驻扎,利用与安宁堡之间平坦宽阔的地理优势,作为攻守之地,巡防探敌、操练攻城、筹备船筏、军民协力、竭尽周旋,在朱家河湾渡河,收复全城。另据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由时任县令吴鼎新编修《乾隆皋兰县志》载:“康熙十五年(十四年),王进宝领兵渡河时,有朱某者率乡人,练筏济之,其人百有六岁及终,或谓得此山敦凝之气。”又,据《安宁史话》转引《兰州安宁堡朱氏人物小传》编入之清道光十一年(公元1831年)俞英撰写《金城朱氏家序·朱应昌》载曰:“进宝王将军者,其先锋。当斯时也,敌据城于河南,我军兵于河北,河北非用武之地,过黄河奋技击。无何,敌拆浮桥,计同翼德之断当阳,将欲急涉,几叹舟舱之未予备,斯时为之。应昌公者,偕侄子近尧,申将军之令,奉元帅之威,拆房木以为桴,师遂潜而夜渡。帅奖其功,将赏其力,赐受河湾田地,累世得耕而食,良有以也。”《安宁史话》进一步追述道:“朱应昌,生于明崇祯七年(公元1634年),为安宁堡朱氏五世祖。康熙十四年(公元1675年),吴三桂起兵反清,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,派其总兵赵升围攻兰州,西宁镇总兵王进宝率部救援,至朱家河湾,阻于黄河而不得过。朱应昌率侄朱近尧拆屋取木,缚以为筏,夜半渡军济河,击败叛军。朱氏叔侄助军有功,赏官不受,遂赐河湾地多亩,赡其终身。”对此,著名兰州文史专家,亦为《安宁史话》编撰者孙华嵘先生谈到此事表示,“人物传记朱应昌,为清道光年间写成,可作‘解决渡河之困’一段史实之佐证,不为杜撰也。”王进宝平定三藩、屡次平叛、收复失地,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立下赫赫战功。另据载康熙皇帝降旨王进宝家乡(此时靖远属兰州府所辖)殡葬可用大红棺材,有《民间艺术瑰宝 靖远棺木艺术》一文中这样介绍说:“在靖远,每逢有丧事,总会见到一口大红色的棺材。据老人们说,这口大红棺材是皇帝赏赐给靖远名将王进宝的……靖远大红棺材的图案题材是很讲究的,一般来说是有男龙女凤的区别。其中主要图案有:二龙戏珠,龙凤呈祥,麒麟望月,回头望子,麒麟送子等等,这些图案既代表着亡人生前的功名、功德、身份,又寄托了后代对已故前辈的尊崇和评价,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亡人的祈祷和祝福。”(靖远电视台;2018年10月9日)
⑽牌坊:指兰州仁寿山风景区正门牌坊式建筑。
⑾ “牵怀-追接”句:指仁寿山东接白塔山,西临安宁区沙井驿镇凤凰山。姼(shí):引[汉]班固撰《前汉·西域传》:“姼姼公主,乃女乌孙。”这里指美好的意思。
⑿“背倚-前瞻”句:指仁寿山背(北)靠 “神斧沙宫”,南(正)面是黄河穿城。
⒀“黄河楼-文溯阁”句:指仁寿山与对岸黄河楼照面,与仁寿山脉之九州四库全书文溯阁连毗。
⒁“觅茶-谈席”句:指兰州市安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艺美术工作、办公活动场所。
⒂:八佾:引《论语·八佾》:“(孔子谓季氏)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”这里泛指传统礼节。 三行:引《周礼·地官·师氏》:“教三行:一曰孝行,以亲父母;二曰友行,以尊贤良;三曰顺行,以事师长。”这里泛指传习礼仪和遵循德行。
⒃麻姑:据《皋兰县志》载,在兰州安宁自古相传“麻姑降福”的故事。麻姑因得到王母娘娘器重被封为“女寿星”,在一年的蟠桃会上,麻姑路过此山所见荒山秃岭顿生恻隐之心,把桃核丢下长出桃树,其果名为“白凤”桃,从此就有了“白凤蟠桃”之称,细腻香甜,闻名遐迩。
⒄仁寿:这里指仁寿山顶寿星雕像。
⒅ 八九:指安宁堡仁寿山周围生活的人普遍高寿,百岁寿星居多。据《乾隆皋兰县志》载: “仁寿山西北逾河三十里,安宁堡之主山,草木野卉俱佳,堡中人多八九十岁。康熙十五年,王进宝领兵渡河时,有朱某者率乡人,练筏济之,其人百有六岁及终,或谓得此山敦凝之气。”另载王进宝当问及百有六岁老者何以长寿?曰:安宁堡仁寿山下广布桃枣,食之延年益寿。 更老:三老五更的省称。这里指德高望重的老者。
⒆太极:即仁寿山顶太极八卦图。这里借喻万事万物的变化。
说明:
《排律·兰州仁寿山》,此诗为白乐天体,继而稍时祷,千年又一风。此诗格律严格,遵守平仄、对仗、相粘等规则,中古四声,押《平水韵·上平声·四支(个字借叶同部八齐)》;此诗特点全诗一韵到底,俗称“打铁韵”,要求落音一致,画面感与哲理意味兼备,朗朗上口,便于记忆;若中间换韵,非称为排律或长律,谓之走失。
(《排律·兰州仁寿山》:中国诗歌网,中国作家网;《仁寿山赋》:兰州日报)
作者简介:马同儒,甘肃靖远人,祖籍蒙古族,孛儿只斤氏,成吉思汗第32代嫡孙。国防大学政治学院(原空军政治学院)文艺班毕业,本科学历,退役空军中校军衔、团职军官。《三上词话》作者,词学家、辞赋家、文化学者、书法家。著作代表有中国书店出版词学专著《三上词话》,另有作家出版《阳光之恋》诗集等;词论主要有《〈三上词话〉导读:填词失律即跑调》、《〈满江红〉一阕有名又难填》、《论古典诗词的独立学术精神》《关于古典诗词创作的音韵探见》等;诗词代表作有《女儿长城谣》长篇叙事诗及古典诗词《抗击疫情七首》、《排律·兰州仁寿山》等;辞赋代表作有《中秋赋》、《兰州黄河楼赋》、《北京大学赋》、《金谷子赋》、《兰州大学赋》、《兰州交通大学赋》、《西北师范大学赋》、《中华衣裳赋》、《西部战鹰赋》、《铜奔马赋》等。其中,《兰州大学赋》获110周年校庆全球征文荣获二等奖,《肃州赋》获全国竞赛优秀作品奖。
(注: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