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律诗

多丽·母仪昭世

宏逸2025-05-11 17:40:07

多丽·母仪昭世

 

作者: 宏逸

 

耀东方,萱花早著诗章。溯希腊、瑞亚祀典,贝母凝露初芳。看英伦、封斋遗韵,费城诏、节序重光。康乃馨开,慈晖遍洒,五洲同挹爱之香。更喜见、东方节序,孟藻焕新裳。三春草,寸心千古,长系肝肠。

 

记沪江、钟鸣廿纪,孝风渐染遐方。念贾姬、孤怀弘愿,教天下、知母情长。德孝相承,家邦共睦,人间无处不萱堂。待今岁、槐阴清昼,椒酒荐高堂。歌永续,母仪如日,昭耀八荒。

 

简释: 

本词依《钦定词谱》晁补之体《多丽》,双调一百三十九字,前段十三句六平韵,后段十一句五平韵。以“章”“芳”“光”“香”“裳”“肠”“方”“长”“堂”“荒”为韵脚,依《词林正韵》第二部平韵,声调舒徐雅正,契合“母仪昭世”的庄重主题。

 

一、意象与用典

1. 中西母教的时空叠印:古希腊与贝母:以“瑞亚祀典”追溯起源,“贝母凝露”代指康乃馨的宗教意象(圣母泪水),暗合西方文化源头。英伦与费城:“封斋遗韵”“费城诏”串联英、美节俗演变,“节序重光”突出现代母亲节的定型,“慈晖遍洒”以日光喻母爱普世性。中国萱草文化:化用《诗经》“萱草”与孟郊《游子吟》“三春草”,以“孟藻焕新裳”喻中华德孝与现代节俗的融合,“沪江钟鸣”纪实20世纪传入史。

2. 人文符号的情感转译: “贾姬孤怀”指安娜·贾维斯推动母亲节的历程,以“弘愿”二字凝练其精神力量;“椒酒荐高堂”化用古代敬亲礼仪,贴合“萱堂”(代指母亲)的传统意象。 “德孝相承,家邦共睦”将个体孝亲升华为家国同构,“母仪如日”以光辉意象收束,呼应标题“昭世”的宏大格局。

 

二、修辞与结构:

上片以“耀东方”起笔,先扬中国萱草文化,再回溯西方起源,以“更喜见”转折至中西合流,“三春草”三句以草木喻深情,见细腻之笔。下片“记沪江”承接历史脉络,“念贾姬”转写人物功绩,“待今岁”落到当下节庆,时空三线并行而不散乱。结句“歌永续,母仪如日,昭耀八荒”以“八荒”拓展空间维度,“如日”强化永恒性,使母爱超越地域、贯通古今。

全词以“多丽”(又名《绿头鸭》)的长调容量,织就母亲节的全球文化图谱:从《诗经 》到古希腊神话,从封斋期到现代议会,从慈母缝衣到社会和谐,层层递进中见逻辑缜密。“萱花”“贝母”双花交织,“慈晖”“如日”双光映照,既规避了直白说教,又通过“昭世”“八荒”等词汇赋予主题以史诗感,在古典词体中实现了对现代节庆的深度文化诠释。

 

(原创首发,欢迎阅转)

 

(注: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)